勤洗手
饭前、便后、处理食物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,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。
照顾婴幼儿或病人后也需彻底洗手。
食物安全
生熟分开:避免生食(如生肉、海鲜)与熟食共用砧板或餐具。
彻底加热:肉类、海鲜、蛋类需煮熟(尤其是贝类、寿司等高风险食物)。
避免生食:不喝未经灭菌的牛奶、生水,不生吃未洗净的蔬菜水果。
冷藏保鲜:易腐食物及时冷藏(<4℃),剩菜加热至75℃以上再食用。
饮水安全
饮用煮沸的水或瓶装水,避免饮用可能被污染的水源(如野外溪水)。
隔离患者
肠胃炎患者(尤其是病毒性,如诺如病毒)应避免为他人准备食物,至少症状消失后48小时再接触他人。
患者呕吐物、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,避免气溶胶传播。
公共场所防护
在人群密集处(如医院、幼儿园)戴口罩,减少接触门把手等公共物品。
游泳时避免呛入可能被污染的水。
接种疫苗
轮状病毒疫苗:婴幼儿可接种(如口服五价轮状病毒疫苗)。
霍乱疫苗:前往疫区时可考虑接种(部分对旅行者腹泻有效)。
健康生活习惯
均衡饮食、充足睡眠、适度运动,维持肠道菌群平衡(如补充益生菌)。
旅行时防“腹泻病”
避免生冷食物、街头摊贩的冰块,选择瓶装饮料,水果自行剥皮。
可备用药:口服补液盐(ORS)、蒙脱石散等(咨询医生)。
减少非感染性诱因
避免过量饮酒、辛辣刺激食物。
慎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)以免损伤胃黏膜。
婴幼儿:注意奶瓶消毒,避免口对口喂食。
老年人/免疫力低下者:避免生食,出现症状及时就医。
集体生活者(如学校、养老院):加强环境消毒(如门把手、马桶)。
如果出现以下症状,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并发症(如脱水、细菌性痢疾):
持续呕吐/腹泻超过24小时
高烧(>38.5℃)、血便或脓便
明显脱水(尿少、头晕、口干)
婴幼儿哭闹无泪、囟门凹陷
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降低肠胃炎风险,尤其在季节高发期(如夏季细菌易滋生、冬季诺如病毒流行时)更需警惕。